新闻资讯
从很久的年代里灯会制作的水平已经就是“高科技”了!!

   正月十五元宵节,民间有观赏花灯的习俗。灯会始于汉,兴于唐,盛于宋。李商隐在《正月十五夜闻京有灯恨不得观》一诗中云:“月色灯光满帝都,香车宝辇隘通衢。”可见唐代的灯会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。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:“东风夜放花千树。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”也是生动记述了南宋时的灯会盛况。


   相比具有浓重政府色彩的宋代灯会,明朝的灯会,则已演变成了纯粹的市场行为。每年的正月初十日到十六日,各地的客商和巧匠就会云集京城,将自己制作的花灯拿到东安门外迤北大街售卖。在这短短的数天里,不仅是花灯制作工艺(灯会制作)的比拼,也是经商实力的比拼。京城靠近灯市的商铺和住房,每年到了灯市开市的时候,租价就会翻番,要比平时贵上数倍,如果不是生意做得特别大的商人,轻易不敢问津。另外,灯的式样和工艺也是新颖繁多,有镶嵌珍玩珠宝的灯,也有从邻国或海外贩回来的灯,引来的观赏者络绎不绝。价格高的灯,一盏就要卖上千两银子。刚刚过去的元宵节,在中国古代就是非常重要的节日。自隋唐以来,就有大型灯展、猜谜、歌咏、放烟花等元宵晚会活动。虽然古代没有现代众多的科技手段,但在这个万人空巷的节日里,古代的灵工巧匠们仍别出心裁,玩出了许多在当时堪称“高科技”的花样。


   不同朝代的花样灯会介绍:


   唐代灯轮高60米


   在唐代,都城长安实行的是宵禁制度,但是元宵节前后几日内,却特许解禁,可以放三夜花灯,称之为“放夜”。唐代的生产力发达,社会富庶,人们安居乐业,加之长安人口达百万之众,是当时世界上最大、人口最多的城市,因此元宵夜的灯展盛况空前,就不足为怪了。那时候,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无不走出坊门,观赏争奇斗艳的各式花灯,以致车不能掉头,人难以转身。古籍《雍洛灵异小录》记载:“唐朝正月十五夜——灯明如昼,山棚高百余尺,神龙以后,复加俨饰,士女无不夜游,车马塞路。”


   大唐的千家万户乃至皇帝老儿一起出来观灯,这看的是热闹更是新奇。新奇何来,靠的是“高科技”。在手工业已经很发达的唐代,各类工艺的制作水平大幅提升,为元宵节的观赏提供了不少新花样。据唐张鷟《朝野佥载》记载:唐睿宗先天二年(713年)正月十五,在安福门外做一巨型灯轮,高达二十丈,上边缠绕五颜六色的丝绸锦缎,用黄金白银作装饰,灯轮悬挂花灯五万盏,如同五彩缤纷、霞光万道的花树一般。试想,这二十丈就是六十米高,灯光璀璨、美轮美奂的灯轮在空中旋转,整个一“摩天轮”呀,可见当时的工艺水平确非一般,就是今天看来也会惊呼其制作精巧别致的。